
8月18日,2025年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“中国网谷杯”创新创业大赛(乡村振兴赛道)决赛在慈惠街向家台乡村振兴大讲堂圆满落幕。我院学生团队在此次大赛中表现突出,共斩获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、优秀奖2项,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。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灵动的创新设计能力,彰显了学院在乡村振兴设计与实践教育的深厚积淀与育人成效。
本次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,设立乡村空间、乡村文创、乡村创业三大赛道,聚焦乡村振兴中的空间利用、文化传承、产业升级等现实痛点,赛事凭借鲜明的实践导向与广阔的展示平台,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、设计机构及企业的积极参与。我院学生凭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理解,对乡土文化的精准把握以及创意转化能力,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


在乡村空间赛道,张如新、赵可镅、冯瑞石、张子骞、周心怡、沈浩、陈欣怡、黄以锐等同学共同完成的《脉轮废墟——基于中医理念的疗愈空间设计》,创新性地将传统中医“气血调和”理念与现代休闲社交需求相结合,以乡村闲置老建筑为改造载体,规划出集草药茶饮区、针灸体验室、冥想静修角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,既保留了乡村建筑的历史肌理,又为村民及游客提供了身心疗愈的新场景,荣获二等奖。王雨欣,刘云菲,李桂红,刘兵等同学设计的《风入杉——露营主题餐厅空间设计》同样荣获二等奖,该作品以慈惠街当地成片的杉树林为天然背景,打造出“树影斑驳、林风穿堂”的沉浸式用餐环境,既避免了大规模砍伐破坏生态,又充分挖掘了乡村自然景观的经济价值。麦子昊、唐金瑞、韦文娟等同学设计的《载酒时来——基于周边农产的沉浸式酿酒体验馆》荣获三等奖,张英、熊佳龙等同学设计的《创享家·青年社区》作品荣获优秀奖。在乡村创业赛道,陈佳文、万香玉、丁梓懿、陈淑清等同学设计的《莓喜多多——草莓大棚改造项目》作品荣获优秀奖。

这些作品不仅体现出我院学子对乡村文化传承、空间功能优化与生态保护融合的深入思考,更展示了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。指导老师刘雅琦在赛后分享中表示:“同学们的作品紧扣东西湖区乡村实际,从‘在地性’出发,既保留了‘乡愁记忆’,又融入了现代设计语言,是学院‘实践导向、产教融合’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。在为期四个月的备赛过程中,学生们深入慈惠街实地调研,与村民、村干部面对面交流需求,这种‘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创意’,才具有真正的落地价值。”
中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潘泽江在赛事点评中表示,“大赛把专业智慧与乡土资源精准对接,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,也为高校产教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。”我院牵头副院长陈必锋介绍,学院始终坚持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创”的育人机制,引导师生关注社会需求,投身地方建设发展。“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创意与活力,我们鼓励学生将设计落地、让创意生根,学院将持续推动‘课堂学习’与‘产业实践’无缝衔接。”,让设计成果真正服务于乡村发展。
据悉,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为获奖项目提供政策包、资金池、场地支持等“组合拳”,推动更多“金点子”长成“摇钱树”。我院此次多项获奖,不仅是对师生创新能力的认可,更是学院在响应政府需求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,让青春智慧真正赋能乡村振兴,为“中国网谷”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。
决赛闭幕,团队未歇,指导老师刘雅琦带着张如新、王雨欣、韦文娟等三位同学随即启程前往浙江莫干山,实地考察当地乡村民宿改造、文创产业孵化等成功案例,为获奖作品的落地积累实操经验。